發布者:中國獸醫協會發布時間:2024-03-12閱讀次數: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是省政府直屬的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承擔著國家和省農業重大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等方面的工作任務。
坐落于東北中心城市的長春市,總占地面積817.4公頃。分為長春和公主嶺兩個院區,其中,長春院區16.8公頃;公主嶺距長春60公里,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也是東北農業生態區的典型代表,院區占地面積552公頃。在洮南設綜合試驗站132公頃;在海南設科學實驗基地73.2公頃;范家屯試驗地43.4公頃。
前身是1913年建立的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公主嶺產業試驗場;1948年東北解放,建立了東北行政委員會農業部公主嶺農事試驗場;1958年改為中國農業科學院東北農業科學研究所;1959年劃歸吉林省,成立吉林省農業科學院;2004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和中國農業科學院依托省農科院共建“中國農業科技東北創新中心”,與院合署辦公。
現內設12個處(室)、18個研究所、1個試驗地綜合服務中心、1個主糧工程研究中心共32個機構。建有1個科學實驗基地、1個綜合試驗站。在職職工1123人,科技人員849人,其中高級研究人員429人。有博士190人、碩士412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142人。現有玉米、水稻、大豆、高粱、梨、肉牛、肉羊、絨毛用羊、牧草、乳品加工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崗位16個,有玉米、肉牛、肉羊、葡萄、麻類、谷子、食用豆、向日葵、花生、甜菜、燕麥蕎麥等綜合試驗站11個。
承建各類國家和省級科研平臺103個,現有儀器設備15496臺套,其中1萬元以上的3876臺套。收集保存玉米、水稻、大豆、雜糧雜豆、特色蔬菜、抗寒果樹、工業大麻等各類農作物種質資源78575份。收藏科技文獻30萬余冊,各種珍貴檔案資料7萬余卷。編輯出版《玉米科學》《東北農業科學》《農業科技管理》3個學術期刊。設有“農友網”“吉林星火計劃網”“吉林玉米網”3個網站和“吉林星火計劃網”55個市(州)、縣子網。
培育的吉林省第一個玉米雙交種、單交種及系列玉米品種,為吉林省乃至我國東北地區玉米產業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春玉米栽培技術全國領先,一直保持東北雨養條件下玉米高產記錄;大豆雜種優勢利用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培育出世界第一個大豆雜交種“雜交豆1號”;規模化植物轉基因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主要農作物種質資源和新品種選育居國內領先水平;赤眼蜂、白僵菌為主的玉米螟生物防治面積每年達3500萬畝,創造了我國連續多年大面積生物防治的神話;草原紅牛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自主培育的第一個乳肉兼用型牛品種;松遼黑豬為我院自主培育的我國北方第一個瘦肉型黑色母系品種;新吉細毛羊為我國育成的首個細毛型羊品種,也是1985年以來我國育成的唯一一個國家細毛羊品種;自主研發的畜禽用呼吸測熱系列裝置,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空白,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紫花苜蓿“三系”配套成功,標志著苜蓿育種進入雜交育種新時代,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近十年,共獲得各類科技成果1486項。獲得授權專利(軟件著作權)638件,發布標準223項。育成并通過審定(登記)動植物新品種450個,獲得植物新品種權194件。獲得各類成果獎勵270項:國家級獎勵7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6項(推廣貢獻獎2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光華工程科技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64項(其中特殊貢獻獎1項,一等獎29項,二等獎92項,三等獎46項);其他獎勵92項。
廣泛開展對外科技交流與合作,與美國、丹麥、荷蘭、英國、俄羅斯、白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韓國、西班牙、波蘭、芬蘭、烏克蘭等多個國家的科研機構、大學和企業建立了良好科技合作關系。
面向未來,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將秉持“團結、奉獻、求實、創新”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速科技創新,竭誠為“三農”服務,為吉林農業強省乃至農業強國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