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中國獸醫協會發布時間:2016-03-01閱讀次數:
2012年,估計全球共有1260萬人因不健康的生活或工作環境而死亡,這一死亡數據占全球死亡總數的近四分之一。空氣、水和土壤污染、化學品危害、氣候變化以及紫外線輻射等環境風險因素總共引起100多種疾病和傷害。
2016年3月,世衛組織發表了題為“通過健康的環境預防疾病:疾病的環境負擔全球評估”的報告(第二版),其中闡述了行之有效的通過健康的環境預防疾病和死亡的多項戰略。
事實1: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死亡是環境因素造成的
每年約有1260萬人因不健康的生活或工作環境而死亡。空氣、水和土壤污染、化學品危害、氣候變化以及紫外線輻射等環境風險因素引起100多種疾病和傷害。
在環境因素造成的每年1260萬死亡人數中,大約820萬人死于非傳染性疾病,主要是死于空氣污染引致的非傳染性疾病。中風、心臟病、意外傷害、癌癥和慢性呼吸道感染是與環境有關的前五個死因。
過去十年死于通常與不良供水、環衛和廢物管理有關的腹瀉和瘧疾等傳染病的人數有所下降。造成下降的主要因素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安全用水和環衛設施,使用固體燃料進行烹飪的家庭數目減少,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可以獲得免疫接種、經殺蟲劑處理的蚊帳和基本藥物。
每年有17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于環境因素。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和腹瀉病。
每年有490萬名50-75歲成年人死于環境因素。但不同于5歲以下兒童的是,中老年人最受非傳染性疾病影響。
2012年,在各區域中,世衛組織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區域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面臨最沉重的環境疾病負擔,共有730萬人死于環境因素,其中大多死于室內和室外空氣污染。
不同人群暴露于環境風險因素的程度并不相同。不同的暴露程度往往與收入、社會地位、就業和教育水平等社會因素有關,另外還與性別、年齡和種族等非經濟因素有關。
衛生以及其它部門需要為減少環境疾病負擔作出共同努力。例如,減少交通擁堵和改善公共交通網絡是減少空氣污染的重要因素,通常需要與運輸部門和城市規劃者合作。
市政當局理所當然應指導當地環境和衛生計劃工作。它們通常參與發展地方經濟,例如發展運輸、旅游和工業等,如果它們認識到相關潛在風險和益處并獲得所需工具和支持,就能在制訂衛生計劃中發揮重要作用。
聯合國確定的所有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都涉及環境和健康。在環境領域采取衛生干預措施可以極大地持續推動減少全球疾病負擔,從而進一步造福世界各地人民。
信息來源:世界衛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