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中國獸醫協會發布時間:2021-12-08閱讀次數:
姓 名: | 郭萬柱 | 出生年月: | 1938.6 | |
性 別: | 男 | 民 族: | 漢族 | |
工作單位: | 四川農業大學 | 最高學歷: | 本科 | |
工作時間(年): | 50 | 職 稱: | 教授 | |
何時何地受何獎勵 | ||||
1、2005年北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2、1995年成都、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 | ||||
獸醫行業主要工作經歷 | ||||
起止時間 | 工作單位 | 所從事專業領域及崗位 | ||
1959-至今 | 四川農業大學 | 病理學、病毒學助教、講師、教授、博導 | ||
2012-至今 | 四川華神獸用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畜禽生物制品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分子生物學顧問 | ||
代表性成果 | ||||
主要成績/成果 | 取得時間 | |||
狂犬病(HEP/BHK21)株及抗體檢測技術的研究,四川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 1995 | |||
偽狂犬病毒基因文庫的構建及gp50基因的克隆和表達解放軍總后勤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 1996 | |||
偽狂犬病病毒分子生物學及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四川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01 | |||
偽狂犬病三基因缺失疫苗SA215獲得國家二類新藥證書 | 2003 | |||
偽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與應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05 | |||
偽狂犬病毒SA215和偽狂犬病毒多基因缺失疫苗及制備方法國家發明專利 | 2010 | |||
社會效益及影響力 | ||||
郭萬柱長期從事家畜病理生理學、病理學、同位素應用、病毒學、分子生物學等教學和科學研究,培養碩士64人,博士26人。教書育人,教學效果優良,深受學生歡迎和敬佩,受到同行信賴和尊敬。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會議論文集發表論文200余篇,主編專著6部。作為編委會主任編撰了中國現代養殖叢書20冊,獲評四川、西南西北、全國等五項優秀科普圖書特別獎、一等獎等及1998年全國十大暢銷書。其主要成果“豬偽狂犬病三基因缺失疫苗SA215”是我國動物疫苗領域第一個運用基因缺失技術研發并運用到生產上的疫苗,開創了我國動物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實用化的先河,由于該發明從技術上對偽狂犬病從傳染根源上進行控制,因此對我國偽狂犬病的凈化有重要意義。其研究不僅為推動我國PRV分子生物學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為偽狂犬病基因疫苗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其研究思路更推動了我國動物病毒分子生物學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與發展。 其主要成果“豬偽狂犬病三基因缺失疫苗SA215”是我國動物疫苗領域第一個運用基因缺失技術研發并運用到生產上的疫苗,由于該發明從技術上將偽狂犬病從傳染根源上進行控制,因此對我國偽狂犬病的凈化有重要意義,目前該成果已經產業化,產品也已經面世并運用到豬場的偽狂犬病的凈化工作中。在《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則(2012-2020年)》中,豬偽狂犬病被列入了種畜禽重點疫病凈化考核病種,并要求在2020年全國所有種豬場達到凈化標準。因此該發明符合國家的方針政策。 | ||||
候選人先進事跡 | ||||
郭萬柱(1938.6.28-),1959年四川農學院畢業留校任教,先后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導、獸醫系副主任、主任、動物科技學院院長、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動物生物技術中心主任、四川省畜牧獸醫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理事等職務、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生物技術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微生物學會獸醫微生物分會常務理事、四川省微生物學會常務理事。熱愛祖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遵紀守法,學風正派,職業道德優良。先后在華西醫科大學、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長春獸大進修,84年至86年曾留學美國,進修了病毒學、基因工程等,后又多次訪美并進行了合作研究。回國后率先在國內系統開展了狂犬病、偽狂犬病分子生物學研究,先后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九五” “十五”重點科技公關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以及數項教育部和四川省重點項目研究。在偽狂犬病病毒(PRV)分子生物學、基因缺失疫苗、活載體疫苗;狂犬病病毒基因克隆、疫苗研究;病毒診斷學等方面取得了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同時作為核心成員所在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抗病營養分子機制的研究思路得到充分肯定認可,團隊獲評教育部創新團隊,相關研究中已完成榮昌豬、內江豬白細胞介素2-15全部基因克隆和活性表達;主持建立了省重點實驗室動物生物技術中心,促進和推動了我國動物病毒學、分子生物學研究和專門人才培養。 1、率先在國內系統進行了偽狂犬病病毒分子生物學研究。構建了PRV MⅢ株、Fa株三個系列的基因文庫。確定了Fa株BamHI和KpnI大部分限制性酶切位點,繪制了物理圖譜。酶切圖譜分析,確定Fa株與歐洲株和美洲株無同源性,而與臺灣株同源。經克隆測定了TK、gI、gE、gG、gD全基因序列和gI/gE缺失株缺失部位及其兩端序列。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研究,分析了偽狂犬病病毒遺傳密碼使用偏向性。構建了PDTK、PP63LacZ等4個轉移載體質粒。開展了四川省偽狂犬病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獲得了兩種類型的酶切圖譜,分離鑒定了偽狂犬病四川毒株(SM、SN、SL)。以上研究不僅為推動我國PRV分子生物學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為偽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該研究思路更成為我國動物病毒分子生物學研究參考模式之一。 2、在國內首次提出并構建了系列偽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株,成功研制了我國第一個偽狂犬病三基因缺失疫苗SA215。首次在國內通過缺失、重組等基因操作方法,去掉其主要毒力基因和具有潛伏感染性的基因gE 、gI和TK,成功地構建了PRV Fa株TK基因缺失株, PRV Fa gI-/gE-基因缺失株和PRV Fa TK-/gI-/gE-基因缺失株。該研究的核心成果PRV Fa TK-/gI-/gE-基因缺失株成功完成了產業化應用,以它為種毒研制的偽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SA215具有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好、便于檢測區分疫苗接種和野毒感染動物、抗潛伏感染能力強等優點。該苗于2003年獲得國家二類新獸藥證書,成為我國批準使用的第一株動物病毒基因工程疫苗,所訂生產制造檢驗規程及質量標準成為我國同類疫苗研究之參考。所獲以上系列成果豐富了我國動物病毒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論基礎,開創了我國動物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實用化的先例,促進了我國動物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和應用,對于我國偽狂犬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的實施,并最終實現消滅偽狂犬病,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3、在國內首先提出應用偽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作為動物病毒活載體疫苗的載體,并取得了大量頗有創新性研究成果。研究引入LacZ基因、綠色熒光蛋白基因作為標記基因;引入SV40增強子和hCMV增強子;引入核糖體結合位點,將SA215株改造成一株優秀的動物病毒載體。研究進一步引入豬瘟病毒E2基因、細小病毒VP2基因、豬圓環病毒II型的ORF2,分別構建重組病毒SA215(A)、SA215(B)、SA215(C)和SA215(D),外源基因均獲得高效表達。重組病毒接種動物可以同時抵御豬瘟-偽狂犬病病毒、豬細小-偽狂犬病病毒、豬圓環病毒II型-偽狂犬病病毒強毒攻擊。目前重組病毒活疫苗研究工作進展順利,已申請國家專利、安全性評價、制訂了生產檢驗規程(草案)。研究中還首次發現VP2基因在偽狂犬病病毒中表達并形成病毒樣顆粒,以之為疫苗因其不含病毒核酸,不存在潛在安全威脅,同時還因具有收集和呈遞抗原的特點而表現了良好免疫原性,成為目前人類醫學中新型疫苗研究的熱點。因此認為該發現對我國動物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發展具有重要理論意義。 4、狂犬病疫苗及分子生物學研究。在國內首次應用狂犬病病毒高代雞胚弱毒苗,經倉鼠腎細胞(BHK21)傳代適應后,對該疫苗株的生物學特性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經形態學、血清學、免疫學等的研究并研制了狂犬病(HEP/BHK21)疫苗株,并建立了相應的診斷方法,為預防控制狂犬病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即開始狂犬病分之生物學研究,克隆了狂犬病糖蛋白和核蛋白基因,并進行了核酸序列分析。研究的核心成果《狂犬病(HEP/BHK21)疫苗株及抗體檢測技術研究》獲1995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5、系統地開展了動物病毒分離、診斷技術及方法的研究。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在美國進行了犬瘟熱的中和試驗、補體結合試驗和牛皰皰疹病毒-4型的ELIA 的研究與應用,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重視。回國后首先建立了偽狂犬病病毒放射性(32P)標記核酸分子雜交技術、非放射性的光生物素標記分子雜交技術。在狂犬病診斷方面最早建立了熒光抗體試驗、生物素—親和素ELISA和SPA-ELISA診斷動物狂犬病。分離鑒定了偽狂犬病病毒、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豬繁殖呼吸綜合征病毒、豬流感病毒、豬細小病毒、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豬圓環病毒II型等10余種20余株豬病毒性病原,豐富西南地區豬病毒性疾病的流行病學資料和病原庫建設。這些研究均為我國動物疫病診斷向著準確、靈敏方面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該同志在為提高我國獸醫生物技術和病毒分子生物學研究水平、動物疾病預防控制等方面作出了系統的有創造性的成就和突出貢獻,具有較高的理論造詣、廣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卓越的科研成果,已獲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和四川省首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是我國獸醫學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